同样是皇位竞争的失败者,一个是谨小慎微,低调做人;另一个却是肆意张扬,暗藏祸心。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二者对于皇位的痴迷程度不同,朱高燧虽然对皇位也有觊觎之心,但是他知道朱棣虽然疼爱自己,但是从来没有把自己纳入继承人的考虑范围,而在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试图谋反夺权失败之后,其对皇位基本上是死心了。但是朱高煦不一样啊,当年“靖难之役”中朱棣那一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就等于亲口承认了朱高煦的继承人地位,和当时还是世子的朱高炽享有同等的继承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要高于朱高炽,因为在这两个儿子中,朱棣无疑是更喜欢朱高煦的,毕竟朱高煦英武类己。
朱棣的这句话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成了朱高煦心中的执念,以至于在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朱瞻基被立为太孙、朱高炽登基为帝、朱瞻基登基为帝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之后,朱高煦还没有放弃对皇位的执念,他离皇位太近太近了,近到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走那最后一步,却越走越远,甚至在朱高煦看来自己才是大明皇位最合法的继承人,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人则是“逆贼叛党”。此时朱高煦已经是完全被执念蒙蔽住了双眼,他现在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效仿他老爹来起兵夺取皇位。与此同时,朱高煦对自己军事才能似乎也有着一种盲目自信,毕竟当年在靖难之役中他也是一员大将屡立战功并且还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随着靖难老将的凋零,朱高煦更是认为当世之武将再没有能与自己一较高下的了,这也是他明知处于劣势却仍然铤而走险、起兵叛乱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份自负蒙蔽了朱高煦的双眼,使他没有发现如今的局势已经和他老爹当年发动“靖难之役”时大为不同了。